台科大傑出校友專訪-卓欽銘董事長
2013/9
開拓台灣新絲路 卓欽銘勉學弟妹在學期間就要學著當老闆
秘書室公關組王于薇/黃齡嬌採訪報導
美國總統歐巴馬愛用的TUMI公事包,法國精品Longchamp,還有色彩繽紛的花布包LeSportsac,很少人知道這些國際知名的名牌包布料有很多都產自台灣的和友紡織股份有限公司。和友紡織董事長卓欽銘是畢業於台灣科技大學纖維及高分子研究所的校友,他累積了大量現場及實戰經歷,發展獨特紡織素材,成功拓展公司經營並帶領台灣產業走出一條新血路。
傳產F4 開拓台灣新絲路
卓欽銘不僅是和友紡織的董事長、台灣產業用紡織品協會理事、中華民國紡織業拓展會董事、紡織產業綜合研究所/紡織產業發展委員會副主委,中華民國全國工業總會第九屆的理事,也曾任台灣區絲織工業同業公會第十八、十九屆理事長(2006~2012年)。在2010年的時候更與捷安特創辦人劉金標、慶鴻機電董事長王武雄、福助針織公司總經理魏平祺,以「傳產F4」之姿代言ECFA。
卓欽銘致力於協助台灣紡織業發展以及拓展事宜,幫忙同業組團出國參展接單,對促進台灣紡織產業發展有很大的貢獻。
和友紡織早期是經營國內苧麻線和頭髮、苧麻襯裡,70年代建立印染廠和織布廠以擴大業務。在國內紡織廠陸續出走之際,和友投注大量研發人力生產各種精緻、環保以及高技術含量布料,開創自己的藍海市場。
卓欽銘認為,傳統產業雖然相較電子產業穩定,但因原料市場變化快,必須提升技術,靠材料加工提高附加價值,才能在競爭的市場中出線。和友獲得歐洲ISO Certification和Bluesign®的肯定,更與國外精品品牌合作,成功的將傳統產業轉型發展。
管理者最重要的就是進入現場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和友紡織由卓欽銘的父親和友人創立於民國54年,是已有近50年歷史的老牌公司。雖然卓欽銘畢業後就從進入家族企業,但他並沒有一開始就坐辦公室,而是進入工廠的現場從最基層的紡紗機台做起,並且輪流在每個部門磨練,最後成為一位公司經營者。卓欽銘回憶說:「剛開始工作時,不僅要和其他作業員一起操作機台,甚至還會參考國外的新機台,自己組裝、修改機器,什麼樣的工作都嘗試過。」
卓欽銘認為,一位成功的管理者必須要有宏觀的視野及相當的現場經驗與專業知識,如此看事情才能既深且廣,做出有利的決策。卓欽銘感嘆,現在許多大學畢業的求職者都想當設計師、工程師,很少有人願意進入作業現場。但是在對現場狀況不了解的情況下,解決問題的能力就會受限。他說:「你對現場不了解,即使你讀的理論再多也無法解決下屬的問題,這樣沒人會看得起你!」
因此,卓欽銘寧願用高職生,他認為,高職生只要態度好、努力、肯幹,在工作的現場總是會有人一步步帶著他們學習。卓欽銘說,「人格、態度甚於一切」,鼓勵年輕人們要努力、肯幹,更鼓勵大學生一定要「進入現場」,惟有進入現場才能真正了解發生了什麼事、也才有能力去解決事情。
另外,卓欽銘也鼓勵學弟妹,在學期間就要培養自己成為老闆的實力,在學校時期就要學著當主管。他建議學弟妹,除了修自己本科的課以外,也要多修一些諸如成本會計學、管理學、統計學等的通識課,如此才能拓寬自己的視野、做更全面性的決策,未來才有機會當老闆。
從沒考慮其他學校就愛台科大
在和友紡織工作30餘年後,學習機械背景的卓欽銘有感於自身沒有涉獵紡織的理論基礎,雖然有相當豐富紡織產業實作經驗,但仍感不足,因此決定再回學校進修。卓欽銘說:「我退伍的時候有去考過第一屆的台科大,結果沒考上,後來想再回學校讀書,我沒有考慮其他學校,就只想考回台科大。」
卓欽銘說,台科大幫他補齊所有紡織相關的理論的基礎,其中葉正濤教授的高分子理論課最吸引他,讓他印象深刻。回憶在學期間,卓欽銘認為,自己在系上相當活躍,除了積極參與系學會,他也時常和老師互動。他靦腆地笑說:「我覺得我會當選(102屆傑出校友),應該是老師他們抓不到別人只好抓我啦!」
勉勵學弟妹培養英語實力與人脈
身為校友,也提供台科大學生實習機會,卓欽銘認為台科大學弟妹們工作能力都不錯,學校已提供完整的基礎理論訓練,接下來就是靠自己在職場中做中學。不過他強調,如果學生英文能力不足,不僅自己能力提升有限,連工作機會都會受到限制。
雖然是傳統產業,但是英文也很重要。卓欽銘舉紡織業為例,他說許多設備、化學品、資料都是英文,如果英語能力不足,資料吸收就有困難。再者,他說:「英文能力差主管根本不敢帶你出國開會、觀展!」英文不好會喪失許多升遷發展的機會。另外一項課題就是「人脈」的重要性。卓欽銘勉勵學弟妹,在校期間多和老師與同學保持良好的互動與聯繫,因為往後在業界,這些人脈都是你寶貴的資產。